宝贝女儿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父母对女儿百般宠爱,所以邻居叫她“宝贝女儿”。宝贝女儿什么事都不做,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。她女儿在上面一坐,就是一整天,肚子饿了, 母亲拿食物给她吃,给她喝,而宝贝女儿还是一直坐着。宝贝女儿冷了,就 叫:“拉一拉,拉一拉!”宝贝女儿热了,就叫:“拖开一点,拖开一点!”今天这...

乾隆剃头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有一年刚出正月,清朝乾隆皇帝想去江南游山玩水,便乘坐龙舟沿着御河起驾而行。在农历二月初一这天,他路过天津卫,天晚了就住在北马路五彩号胡同的龙亭里。转天清早起来,乾隆问随从太监:“今天是什么日子?”乾隆听了心中非常高兴他说:“嗅,今天是龙抬头啊!是剃头的好日子。我要剃头、整...

刘邦和项羽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陈胜、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,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,响应起义。没有多久,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。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,他们节节胜利,占领了大批地方。起义不到三个月,赵、齐、燕、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,自立为王。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,...

一个吹牛者的故事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某村有个孩子,吹牛本领特别大。有一天他到邻村去,回来后,就对别 人说:“我不知道今天是怎么活下来的,你们想想吧,一大群鬣狗在追我!幸 好我带了一根结实的木棍,否则我就对付不了它们。要是别人碰到这种事, 决不会象我那么大胆、勇敢,他的骨头也早就没有了。这一群狗至少有五十 条...

范滂与张俭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范滂,字孟博,汝南征羌人。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。他疾恶如仇,为官清厉,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,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。任汝南郡功曹时,抑制豪强,制裁不轨,结交士人,反对宦官。第一次党锢之祸起,与李膺同时被捕,被释还乡时,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车有数千辆。党锢之祸再起,朝廷下令捉...

乞丐送的手巾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某地有个财主婆有一天,她正在喝茶吃点心的时候,来了一个乞丐,向她讨杯水喝。财主婆听了,很厌恶地说:。“去那边喝点河水也行啦!”接着就撵他快点走开。乞丐显然渴得很厉害,但无奈,只好踉踉跄跄地走开了。财主家有一个长得很丑的烧饭姑娘,十分同情乞丐。第二天早晨,天还没亮,烧饭姑娘...

少爷喝墨水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从前,一户有钱人家为了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,就把家中的独生儿子送进一家私塾,十几年过去了,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斗大的字还认不得几个。一天,他家来了一个有学问的客人。他父亲把客人请到客厅,两个人喝茶聊天。少爷听了,心想:原来自己所以不会念书,是因为没有喝墨水呀!于是他回...

圣者雕像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我告诉你们,在从前,我们的天主教教堂可比现在远多了。离这儿近一 点的地方,比如说象在沙夫拉尔或者多瑙城这样的城市附近,在当时是没有 教堂的。于是,到了该去教堂的时候,我们就到沙夫拉尔城去,或者到多瑙 城去。我们考虑过来,考虑过去,总算想出来一个主意,给沙夫拉尔城捐赠一 样...

戴耳坠的传说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古时候,人们讲究“耳大如轮,眼大有神”,注重以貌取人,认为耳垂小了是没有福气的象征。但是人一出世,天生的小耳垂,又有啥办法弥补呢?传说,只有戴上耳坠。才能把耳轮拉长。因此,妇女都喜欢戴一副耳坠。问起这一风俗的来历,传说,还是三国时期貂蝉传下来的呢。貂蝉虽是女流,可王允的心...

郑板桥审麻棵 - 民间故事

故事摘要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,有年遇大旱,农民粮食大面积减产,乞讨的穷人随处可见。货主早已吓得浑身哆嗦,叩头求饶,乞求放行。这时两名武师拉起瘫软在地的货主,骑上马赶到县衙去报案。而郑板桥怒发冲冠,正襟危坐的模样终于使得堂内的乡绅、地主们爆笑开来。把追回的羊皮归还货主后,郑板桥...